近些天,沈阳下了雨。
身在城市坚固的建筑里,雨打不到,衣湿不了,马路不会因雨变得泥泞,工作不会因雨而停歇。雨来了,也感受不到雨的气息了。对雨的记忆,还在故乡,还在小时候。那里那时的雨带给我的是另一种思绪。
那时,我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周末,不用去上学。刚吃完早饭,隔壁院子的老人就来串门了。老人拉着家常,母亲边答话边做着针线活。我坐在炕上挨着玻璃的位置捣鼓着破旧的收音机,这里拧拧,那里拆拆。今天阴天,虽是上午时分,天色显然不像往常那么明亮,准是要下雨的样子。三五句话功夫,雷声一响,就知道雨要来了。母亲吩咐我赶快下炕去收衣服,话音刚落,她已跑去找塑料布去盖晒在院里的农作物了。故乡的雨来的总是那么匆忙,那么毫无防备,收拾中间,雨已从天而降。你奔我跑,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完毕,人没被打的很湿,事也还算没被耽误。
回到屋里,用毛巾擦擦身上的雨水。各自回到炕上,又恢复了原来的安静。屋外却是另一番景象,雨哗哗直下,地面水波涌动,似开了锅的水。隔着墙听到街上有人奔跑的脚步声。有串门的人,有打早去田里干活的人,都被雨夹在了半路上,人们不得不就近躲雨了。这不,街门洞里就听到了躲雨人的嬉笑声。有男人脱了草帽,点根烟蹲在那里说着笑话。也有女人哄着怀里的孩子说着今年的收成差不了。
又过了些时候,雨小了。我便坐不住了,拿个小桶走出屋子,不为接水,而是倒放着。看着雨滴顺着瓦檐泻下,敲中小桶,发出清脆的滴答声,就会觉得很快乐。玩耍着,周围的几处烟囱开始冒出青烟,已有人家开始做午饭了。母亲喊我到柴房去抱干的玉米秸秆,我们也要烧火做饭了。灶台就在家门口,大部分都被屋檐挡着,只有烟筒伸出外檐。第一锅是烧开水的,等到烧第二锅,母亲已将包子包好了。一排排放在高粱秸秆做的夹层上,似浑圆的灯笼,盖好锅盖,开蒸了。我边烧火边看着滴落的雨将烟筒打湿,燃烧着的秸秆又将烟筒烘干,就这样重复着。约莫一个时辰,饭就熟了,锅盖一揭,热气直冲雨滴现一阵白气,然后便是扑鼻的饭香。
阅读更多 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图书馆里冷冷清清,我照旧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准备用这一下午的时光静静读完《穆》的最后几章。看着窗外落下的点点细雨,读着书中的凄惨故事,不禁唏嘘。当书签夹在最后一页,轻轻将书阖上,心里有种东西在翻滚。
读到新月告别的那一段,整个心都碎了。人在这世上走一走,酸甜苦辣都得尝一尝。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告别的时候才能体会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世间所有的怨都可以忘记,所有的恨都可以原谅,所有的伤都可以释怀,唯有这真情让人恋恋不舍。
整个故事就像易卜拉欣跟着吐罗耶定巴巴在朝觐的路上看到的幻景,这幻景缘于玉,葬于玉。玉本身是美丽的,和玉留下的故事却是凄惨的。当易卜拉欣清醒之后,掸一掸身上的尘土,这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过,继续朝着圣地麦加的方向前行。
也许你我也是缘于某种东西落入凡尘。我们来到这里,在这里经历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这里有善、有恶,有怨、有情。我们因这里的人开心难过,为这里的事迷茫彷徨。我们在这里轻唱,我们在这里挣扎,我们在这里怒号。我们厌恶这里,我们怀念这里。梦醒了,我们要和这里告别了,我们也许会留下些什么,也许什么都不会留下。轻轻的离开,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生是一瞬,死是长存。只因人间有爱,才使这瞬间的东西在恒久面前更显珍贵、美丽。
阅读更多 上周末刚读到《月清》,想起新月母亲对女儿表现出的漠不关心,以及种种微妙的迹象说明这后面一定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刚刚脑海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猜测“难道新月是韩子奇跟他小姨子所生?”。
NS
2014.04.28
阅读更多 午后伏案小睡,窗口吹来轻风,下意识去关窗户,无意间看到那远处的桃花树,我睡眼惺忪,远处的颜色由一团到一簇,再到一朵朵,须臾间花已将我唤醒了。索性将下午的事放在一边,轻快向它走去,伸手轻触那袅娜柔美的花瓣,花蕊轻颤,那是今春的第一次花语。
幻想曲
NS
2014.04.10
阅读更多 周末去公园走了走。
到一斜坡处,一位小女孩尝试去爬眼前一座看上去很陡峭很危险的石头坡,本以为她身后的父亲会将其制止。没想到父亲没有做声,而是紧随其后,左手发力,右手作保护状,移动笨拙的步子,目不转睛的盯着女儿,提心吊胆爬起坡来。到坡顶了,小女孩开心极了,咯咯的笑着,女孩的父亲出了一头的汗水。
到一拱桥处,一对年轻恋人在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移动脚步。男孩连输几局,眼看女友离自己越来越远,焦急的追赶起来。
现在夜已深了,脑海依然浮现着小女孩天使般的笑容和女孩父亲的闪闪汗珠;年轻恋人的嬉笑追赶和一下午的暖暖阳光。
NEU
阅读更多 看到有国人为克里米亚入俄而欢呼雀跃,这欢呼声像在打我们自己的脸一样振聋发聩。我们早已忘记了谁怂恿下的外蒙古独立,而那“公投”的形式又是何等相似。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天山以西,唐努乌梁海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知被谁强占。我们不去延续仇恨,但也不能忘记耻辱,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NEU
2014.03.19
阅读更多